天津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复习题04答案解析
- 时间:
- 2020-06-17 13:45:33
- 作者:
- 邹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天津教师资格证
点击查看试题原文
1.A【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选项A体现的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故本题选A。
2.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故本题选C。
3.C【解析】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题干表达的正是罗森塔尔效应,故本题选C。
4.D【解析】向师性指的是小学生依附于教师,对教师产生依赖。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故本题选D。
5.A【解析】按照评价的功能及用途,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故本题选A。
6.C【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操作定向阶段;操作模仿阶段;操作整合阶段;操作熟练阶段。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题干陈述的正是操作整合阶段,故本题选C。
7.B【解析】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故本题选B。
8.C【解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的四个阶段如下: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故本题选C。
9.C【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着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所以是替代强化。在这里,虽然警示也是来自外部的,但是相对来说,替代强化更准确。故本题选C。
10.B【解析】奥苏泊尔提出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认知同化的过程可分为三种,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题干中,规则是比例证包容度更高的概念,所以是一种上位学习。故本题选B。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